“双碳”目标下,银行积极以资金配置来引导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,绿色金融债券目前仍是银行支持绿色金融的主力产品。据WIND数据统计,截至7月8日,年内银行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规模已达1335.3亿元,接近去年全年发行规模1448.8亿元。
具体来看,今年以来共有21家银行合计发行了35只绿色金融债券。其中,发行规模最多的为中国银行,达303亿元。
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为了积极落实“双碳”目标,金融资本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力度越来越大,监管层对于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绩考核评价也逐步加强,加大绿色金融发展成为银行迫切而重要的工作。而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中成本低、规模大、周期长的绿色金融债券则是金融机构绿色融资的重要工具,是金融机构投向绿色低碳产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,因此银行比较青睐发行绿色金融债券。
不过,目前绿色金融债仍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,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昊宇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,在绿色金融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,其环境效益信息披露仍处于起步阶段,虽然环境效益指标是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的必要组成部分,也是年度报告的鼓励部分,但募集资金投向的绿色项目较为灵活,绿色项目尚无统一规范标准,对绿色金融债券的使用效益等也不强制要求提供专业评估报告。缺少统一、基础性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求,可能造成绿色金融债券环境效益的执行效力不够。因此,未来提高绿色金融债券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水平,建立统一的、基础性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求,将为推动绿色金融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。
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如何增强绿色金融服务能力,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、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建议从四个方面来提高:其一,商业银行提升绿色金融能力绝不仅仅是一个培训的问题,实际上是要改变绿色金融从业者知识背景结构的问题,是选人用人机制问题,是激励约束机制建设问题。其二,要制定体系化的绿色金融能力提升计划,覆盖本行全部绿色金融业务岗、管理岗。其三,通过内引外联提升绿色金融能力,即通过与环保部门、产业主体、国内外咨询机构、国内外同业等合作,实现知识转移。通过与鲜活的绿色发展实践的紧密联系,保持优先学习权,提升绿色金融市场响应能力。其四,借助金融科技提升绿色金融能力,一体化推进绿色银行和数字银行的打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