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之前买过某跑路P2P平台的产品,钱打了水漂,未曾想现在又差点误入新骗局。”日前,投资者王铭向《财经》记者表示,接到自称为某P2P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,表示平台将启动回款工作。
王铭在这家平台上尚未兑付的金额在30万元左右,本以为可以降低损失,但当他按照上述工作人员提供的数字进入QQ群后,对方要求他缴纳相应的保证金等。王铭随即将情况反馈至律师朋友处,确认这是一场骗局后,及时退出了QQ群聊。
无独有偶。与王铭一样接到类似电话、短信、邮件等的理财投资者,不在少数,这也引起了监管关注。
6月14日,中国银保监会发布《关于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“清退回款”诈骗的风险提示》(下称《风险提示》),称近期监测到有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,发布带有“银保监会认证”“中国银保监会”等不实信息内容,并以“官方回款”“清退回款”等名义实施诈骗。金融消费者要提高警惕,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,如发现此类涉嫌诈骗犯罪线索,应立即向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报案或反映。
不法分子是如何实施诈骗行为?王铭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在进入到所谓的“官方清退群”后,群内会有成员以平台清退的名义群发回款细则,还有自称为来自银保监会或经侦部门的“工作人员”配合监督回款流程。此后,再以兑付前需要缴纳保证金、激活费,或是以内部充值等口径,引导用户先行支付一定费用。
“若用户有所迟疑,群内便有伪装成投资者的人员迅速表示自己已收到回款。与此同时,还有‘工作人员’拿出虚假的法律文书或监管文件,催促进群的用户尽快进行兑付。”王铭说。
“不法分子常常以‘官方回款’‘清退回款’名义欺骗群众,编造‘成功案例’,利用消费者急于回款、挽回损失等心理,以达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,消费者要谨防‘回款’类诈骗侵害。”银保监会表示,类似的诈骗手法有针对P2P网贷机构出借人的“回款”诈骗、“官方回款”诈骗以及“虚假投资理财”“虚假网络贷款”“解债上岸”“代理退保”“白条代偿”“银行直存”等,均是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、急于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,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、财产安全,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并非银保监会针对类似情况首次发布风险提示。
此前的1月30日,银保监会官方微信发布《关于防范以“官方回款”名义进行诈骗的风险提示》指出,近期监测发现,部分网站、微信群、QQ群、社交媒体账号等冒充银保监会名义,号称官方回款渠道,引诱P2P网贷机构出借人缴纳保证金,企图对P2P网贷出借人实施诈骗,存在重大风险隐患。银保监会强调,未设立或授权设立P2P网贷机构回款渠道。
另据《财经》记者了解,今年1月,部分P2P平台投资者就曾频繁接到归属地为境外地区的陌生来电或短信,内容与上述王铭的经历基本一致。彼时,有北京地区投资者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在接到上述电话后,北京反诈中心也会及时通过电话进行风险提醒,最终避免遭受财产损失。
“自监管发布风险提示后,此类电话、短信等已明显减少。”王铭表示。
银保监会提醒,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、理性借贷观念,通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,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,请立即向公安机关、相关部门报案或反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