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扩大信贷规模、延期还本付息等方式,许多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得到了资金流的支持。但是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,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困难,甚至挑战。扩大信贷规模是否影响了银行的不良率?应如何预判目前企业贷款的风险敞口?
5月18日,国新办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。会上,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毛红军表示,近期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冲击,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、行业的小微企业停工停产时间较长,经营收入不稳定,难以按期偿还银行贷款,银行客观上确实面临一定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。但是也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,经济决定金融,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,承载着广大就业,引导银行业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,帮助小微企业应对这种短期的冲击,稳定宏观经济大盘、稳住就业,才能从根本上保住业务基本盘,筑牢银行业发展的根基。所以从长远上看,也就确保了信贷资产的质量。
毛红军说,在促进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时,银保监会一直坚持“促发展”与“防风险”并重的监管导向,引导银行健全“敢贷、愿贷、能贷、会贷”的长效机制,建立“五个专门”经营机制,利用内外部数据资源,开展数字化转型,提升银行为客户精准“画像”,有效管控信用风险的能力。总体上看,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,信用风险是可控的。初步统计,截至2022年4月末,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余额4476.21亿元,不良率是2.18%,较年初持平。
毛红军介绍,目前,我国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行,风险抵御能力较强,这也为发挥监管逆周期作用、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提供了政策空间。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是1.82%,保持在合理水平,银行业拨备余额7.4万亿元,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97.5%。下一步,银保监会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,监管政策靠前发力,助力有效稳定经济大盘,同时将督促银行业对未来可能暴露的不良贷款提前做好应对准备,做实资产分类,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,加大处置力度。